上一页|1|
/1页

主题:融入强势格局承接唐津辐射写在汉沽管理区成立三周年之际

发表于2006-10-22
金秋10月是汉沽管理区成立3周年。在这3年里,汉沽管理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弘扬“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奋勇争先”的汉沽精神,主动融入环渤海、环京津和全市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既迅速扩大了区域经济实力,又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主动对接唐津经济,项目建设年年增高,产业链条迅速延伸,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和乐景象处处可见。
    管理区管委会主任田玉贵说:“3年来,全区干部群众深切感受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厚爱,并始终用奋勇争先、加速发展的实际行动来回报。”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收入1.1亿元,分别比建区前的2002年增长1.98倍、2.44倍两项人均水平均居全市前列。
    喜迎改革的春天———“撤场除弊端、建区出活力”。3年来,汉沽管理区党员干部将农垦体制改革作为加速发展的重要契机,不负重托,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主动对接京津产业。
2003年3月,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汉沽农场迎来了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春天。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汉沽农场撤场建区,由原省农垦局划归唐山市管辖。经过半年多的衔接和过渡2003年10月10日,汉沽管理区正式挂牌成立。市委书记张和在揭牌之后对管区领导干部动情地说:“农垦干部群众不容易历经半个世纪风雨征程,为农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一定要让管区人民感到唐山的温暖,让管区人民受益!”质朴的话语里饱含着对管区人民的深情厚爱。之后3年来,市领导的足迹遍布管区农村、社区、企业和学校。市直各部门的同志也纷纷深入管区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老年综合福利服务中心的老人们高兴地说,每次看到市领导来看望我们,嘘寒问暖,叮嘱工作人员细心照料,我们心里别提多热乎。时至今日,让管区裴庄村村民感恩和骄傲的是,该村成为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为数不多的由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建设的村庄。村民们说,划归唐山管辖可真让我们受益了,听说我们村为如何规划文明生态村建设而发愁,市建设局的领导亲自率领市规划设计院的同志进村帮助规划。
    农垦体制改革,革除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为汉沽管理区加速发展的重要契机,真正激发出区域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管区领导干部自此担负起时代的责任,自觉转变过去国有农场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迅速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并立足地处唐津交界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主动接受辐射,规划建起了冶金建材、轻工食品、化工3个工业园区及205国道沿线的商贸走廊,在主动对接京津唐优势产业链、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3年来,汉沽管理区共实施百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50多项,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3亿多元,年均增长33.8%。汉钢50万吨中厚板、三鹿液态奶二期工程、九塑国内领先的复合包装生产线、亚洲规模最大的棉蛋白加工、顺朝高频焊管、恒昌新型建材及与京津合作的瑞德机械、七色光食品、宏宇制鞋、东海制鞋等一大批项目的崛起,使管区迅速成为对接唐津经济的纽带和窗口。
    科学发展的足迹———“创经济强区,建和谐汉沽”。3年来,汉沽管理区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坚持思为民之策、兴为民之举,让发展成果惠及着城乡居民
    3年来,汉沽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牢记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姿态率领管区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务实、奋勇争先,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标和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形成了以奶牛养殖为主导、以经济作物为主体、多种种养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工业形成了冶金建材、石油化工、乳品加工、轻工针织等支柱行业;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信息、房产、百货、餐饮、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同时,汉沽管理区更加快了以工补农步伐。3年来,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实施公路建设、农田改造、河道水利、文明生态村队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31项,乡村面貌根本改观,使全区农民切实享受到了科学发展的成果。为全面提升城镇建管水平,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汉沽管理区还积极融入唐山都市理念,以大手笔、远眼光、硬动作加大城镇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48亿元,完成重点工程34项。先后投资建起了文化广场、街心公园、集贸市场;形成了环绕全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在全市首创引入区外资金集中供热,完成惠及5000多户居民的供排水网改造和道路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吃水难、排水难、行路难等问题。
    管区领导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北陈社区的居民不会忘记,正是管区领导调研时留下的一句话“请大伙放心,这事肯定办了!”和随即动工铺好的水泥路、上下水管网,结束了社区雨天雨水淹路进屋的历史。205国道以北拥有千余户居民的路北社区过去被称为“贫民区”,可自从改造了自来水管网、建起了“兴北广场”和水泥路后,家家户户房子都升值了。
    这3年间,是汉沽管理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显著的3年。这3年发展能量的积蓄和持续释放,为今后更快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绚丽辉煌的前景———“双星齐照的渤海明珠”。“十一五”期间及未来20年内,地处唐津交界处的汉沽管理区将形成多维化的产业对接地、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更加繁荣文明和谐的渤海新城
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内新一轮结构调整促动着“南资北移”,京津冀都市圈渐渐东移、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尤其是我市曹妃甸工业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犹如“双星”升起、“双擎”齐动,这对地处其间的汉沽管理区将会产生巨大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推进管区更快更好发展,创造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是全区人民的共同企盼,更是我们为之奋斗的责任与目标。到2010年,管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将超过3亿元。”
    说起“十一五” 期间的发展,管区管委会主任田玉贵语气坚定、信心十足。他说,现有京哈铁路、唐津高速、205国道穿越其境的汉沽管理区,未来几年内还将有京津冀城际轨道、沿海高速公路和津秦、京哈高速客运专线及津沈电气化铁路再穿其间,这无疑使汉沽管理区成为环渤海交通网络中覆盖密度最大的地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加快崛起,必将会带来区域间的经济融合、产业对接。对接需要有过硬的内功和良好的形象。为此,今年以来管理区又自上而下组织开展了“三个提升”活动,即提升工作水平,力争在全市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工作速度,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提升干部素质,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目前,管区干部群众谋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对管区的未来发展更是充满信心。
    伴随环渤海地区经济融合步伐的加快,在市委、市政府蓝色思维的引领下,凭借自身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的发挥,汉沽管理区这颗渤海岸边的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发表于2006-10-27
上一页|1|
/1页